“哈侨联2019留学生智造潜能训练营”第二期已经圆满落幕。此次训练营由中国侨联和黑龙江省侨联支持、哈尔滨市侨联主办、哈尔滨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以“侨智梦想·创造未来”为主题。8月5日至8月8日,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13个国家的50位留学生参加了此次训练营。
训练营结束后,留学生们把自己的心得体会都写在了营员日记中。有留学生这样写道:“从第一天的破冰行动,到最后一次的陶艺制作,这都是我假期时光最美好的回忆。五天的培训虽然不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知识、见识、友情和对未来的热情。”

增强创新意识:创新创业真是一场硬仗

营员日记中,“创业”、“创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之一。
这次培训旨在引导留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技能,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学习,留学生们也对创新创业有了更多认识,并且在学习中举一反三,深入思考。
一位留学生在营员日记中说:“在‘让五创成就梦想’的课堂上,起初我不知道什么是‘五创’,也不明白提高认知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授的讲解,我才更加了解了新时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才知道如何转换思维解决问题。我反思自己,发现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缺乏独立思考,也很少有新颖的解决方案,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有反思,也有启发。另一位学员说:“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得到了创新创业的宝贵经验和思路,更为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专家们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创新创业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场硬仗;留学归国创业的企业家为我们分析了归国创业的前景和优势;还有专家为我们讲解创业优惠政策;我们还走出课堂,参观了创新创业企业,使我们对创新创业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浓厚桑梓情怀:我们是哈尔滨的“宣传大使”

此次训练营,不仅为留学生们带来创新创业方面的思想风暴,还浓厚了他们的桑梓情怀。“家乡”、“自豪”等词语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营员日记中。
有留学生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冰城人,自己却对家乡哈尔滨了解甚少,参加训练营让他弥补了这个缺憾。当他更加了解家乡后,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位留学美国的学员在日记中说:“通过参加训练营的活动,我发现家乡哈尔滨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飞速发展。出国之后,我对‘家乡’有了新的理解,有了更深的情怀。这次活动中,我们一起去了规划馆,这种情怀又延伸到了对未来的展望中。能够看到这样一个崭新面貌的哈尔滨,内心很激动,很自豪。未来我会向更多外国人介绍哈尔滨的历史和发展,向老师和朋友们推荐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期待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一位在中国留学、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学员也对哈尔滨有了更深的认识。她说:“我喜欢哈尔滨,这次培训后,更加喜欢了!通过训练营我发现,中国人不仅学习方面厉害,很多方面都很厉害:有的画画好看,有的唱歌好听,有的人际交往很厉害……几天的培训使我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了,准确地说是更加了解哈尔滨和哈尔滨人了,包括我自己。”这位学员希望自己回国之后也能像哈尔滨市侨联一样组织这样的培训,影响更多的留学生!

结交良师益友:我们从相识、相知到相见恨晚
类似“良师益友”、“以后常联系”的心声,也常常出现在留学生们的营员日记中。
一位留学生说:“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和我一样的留学生,感到十分亲切。远在异国他乡的我们都有离家之苦,都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和挫折。训练营让平时身处异国他乡的我们,回来也能有机会结识到新朋友。训练营里人才济济,绘画、钢琴、唱歌、游泳、主持、羽毛球都有在行的。大家很真诚,经常互相鼓励,能在这样一个凝聚力超强的团队生活五天,真荣幸。”
还有人这样说,训练营里的每一个人都能让他记一辈子:一身大哥范儿却时时刻刻透出关怀的“安大哥”;外表social但内在包容的“陈大姐”;每每让众人捧腹大笑却又令人无奈到骨子里的“常总”;每时每刻都带着阳光气息的“杨帅哥”;开口便是天籁之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姜才子”;才华四溢带着学霸气场的“吕大学霸”;平时和我们嬉闹、但一旦工作起来却无比认真的“孔组长”……
有的营员总结说:“我们从相识、相知到相见恨晚。从第一天的沉默不语,到后来畅所欲言,市侨联把留学生们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纽带,相互帮扶,一起进步,这正是本次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通过参加训练营,每个人都是收获满满:学习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走进了解家乡,浓厚桑梓情怀;结交良师益友,打造温馨团结集体。
哈尔滨市侨联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申建平说:“希望留学生们可以成长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心中有大爱、胸中有大志、手中有大招的优秀人才。矢志刻苦学习,既读有字之卷,又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练就过硬本领,掌握真才实学。”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