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兴建哈尔滨外侨博物馆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建议 |
日期:2017-09-08 字号:【大 中 小】 |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哈尔滨仍保存着大量外国侨民的遗迹和史料,兴建外侨历史博物馆,集中展示旅哈外侨社会生活的演变历程及其对我市历史发展的独特作用,对推进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我市外国侨民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1、文化教育方面:从1898到 1918 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开办了 20 多所公立学校,形成了一整套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哈尔滨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成为近代哈市第一所正规大学,将先进的社会文明和近代教育带到了哈尔滨。同时,俄侨把话剧、歌剧、舞剧,电影等文化艺术也传入了哈尔滨,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2、工商业方面:中东铁路的修建使哈尔滨成为一座商埠城市,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哈尔滨工商业与中东铁路结伴共生,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就拥有上千家殷实的工商业。哈尔滨生产的面粉和大豆产品,不仅销售到国内其他城市,甚至远销俄国、朝鲜、日本,工商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3、城市建筑方面:俄国在中东铁路修筑的同时,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到1904年,哈尔滨铁路附属地共铺设砂石道路百余条,同时完成了路灯、下水道等城市基础设施。修筑了多类别、多形态的公共、居住、宗教、工业建筑,这些建筑皆体现了欧洲的建筑风格,少数也融合了中国特点,形成了哈尔滨建筑的独特风格。 4、音乐艺术方面:哈尔滨素有“音乐之城”的美誉, 这与犹太人在哈尔滨的音乐活动不无相关。他们创办音乐学校、剧团、乐器商店, 举办音乐会, 为西洋音乐在哈尔滨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1910年,在哈犹太人曾创办了“意马尔达格” 希伯来音乐、文学和戏剧协会,对哈尔滨音乐的影响十分巨大。在20年代, 犹太人在哈尔滨先后创建了格拉祖诺夫、特兰巴德贝露库等音乐学校,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 二、兴建外侨历史博物馆意义深远 1、外侨历史博物馆是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政府对于深层次服务社会大众、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外侨历史博物馆可为不同经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不仅有利于国际各个层面的社会组织进行交流、对话,也有利于推动各国商旅与我市人民加深了解、增强友谊,共同为我市经济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外侨历史博物馆是展示城市气质的重要窗口。外侨历史博物馆可以通过展示旧照片、旧文献、旧器物等手段,充分还原哈尔滨百年来的发展轨迹。市民在闲暇时参观博物馆,可以重拾时代的记忆,通过城市的变化追忆自己的成长,也展望城市的未来。这种文化上的烙印是不可磨灭的,也将代代相传。 3、外侨历史博物馆是振兴旅游发展的又一载体。外侨历史博物馆与学校、图书馆不同,博物馆受众群体大,展示方式多样,对市民影响广泛。同时,博物馆的发展可以弥补城市发展所缺乏的特色和个性,具备成为现代旅游资源亮点的潜质,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充分发挥。 三、几点建议 1、展馆陈设。可按每个国家设立展示馆,馆内通过文字介绍、历史图片、实物、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和载体展示这些国家的侨民在哈工作和生活的历史、人物、事件、故事以及与我市的友好往来。 2、展馆建设。可采取政府投资、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企业独资建设等多种方式。可选择具有特色的外侨建筑或遗址规划建设外侨博物馆 3、以展馆为载体开展对外友好交往活动。邀请有关国家使领馆的外交官及友好交流机构、经贸代表团到外侨博物馆参观,组织开展经贸活动。 4、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统一协调“哈尔滨市外侨博物馆”建设的有关事宜。由发改委、财政局在立项、资金上予以支持。文新局、外事办具体负责实施;旅游局开辟外侨旅游专线或景点,促进旅游文化交流。同时,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
|
|